對于一個城市來說,白天有白天的繁華,夜晚有夜晚的魅力。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,而這里就成了燈的海洋。今年,市區(qū)對62條道路路燈進行改造提升,目前已經完成52條道路路燈整改。當一盞盞高效節(jié)能的路燈被“點亮”,市民回家的路也越來越亮。
“這里的行道樹有些多,白天還挺涼快的,但夜晚就有些黑,主要是樹葉太密了,把路燈都遮住了。”在市區(qū)文匯巷,市民周先生經營著一家煙酒店,店門前的路燈更亮了,是他最近發(fā)現的一個變化。

路燈變亮了,源于一項工程的實施。今年初,宿遷啟動市區(qū)兩場一廁及路燈建設改造工程,路燈建設作為工程其中一項重點內容,要在今年完成62條道路路燈改造。“我們每年都會對市區(qū)老化銹蝕路燈、照度不足、有安全隱患等問題進行統(tǒng)一改造升級,全面提升城市路燈亮化水平。在1998年以前,宿遷只在老城區(qū)馬陵路、幸福路、運河路、黃運路、黃河路幾條路段有不足2000盞路燈。到2016年底,全市路燈增加到44090盞,在18年里路燈的數量增加了22倍。”市城管局路燈(照明)處負責人介紹道。

記者了解到,通過對全市路燈進行全面排查,今年市區(qū)62條路段路燈將進行提亮,其中,市本級13條,宿城區(qū)18條,市經開區(qū)12條,市湖濱新區(qū)8條,宿豫區(qū)11條,并納入市政府2017年為民辦實事項目。

路燈變亮了,并不是簡單地換個燈泡,背后還有一套復雜的控制系統(tǒng)操控著。記者了解到,當前城市路燈主要采用高壓鈉燈照明,存在光效較低、壽命較短和回收造成環(huán)境污染等問題。同時,路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較低,管理方式相對落后。因此,亟需更換更為高效節(jié)能的LED燈照明方式,以及基于LED路燈的管理控制系統(tǒng),智慧路燈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和照明技術,實現對路燈的單燈控制、精細化管理和高效節(jié)能。“我們通過光敏傳感器和經緯儀時控相結合確定開關燈時間,采用EMC方式對路燈進行節(jié)能改造即第一批對市區(qū)20條道路進行節(jié)能改造,運行效果良好,平均節(jié)電率保持在59%以上。同時,路燈改造或新建提倡使用LED路燈,自2012年至今,LED路燈使用量達1萬余盞。”市城管局路燈處工作人員范紀說。

范紀告訴記者,62個條路段已經完成52個,剩余10條道路與路面改造一并實施,正在有序推進。其中黃河三號橋、勞動西巷、工商局東巷、新青年南路、衛(wèi)生路東段、馬陵河南段、平安大道太湖路至駱馬湖路、市府東路步行街、魚市口路、中山路、太湖路等路段改造后,路燈亮度提升明顯,明亮的路燈給市民出行帶來很大方便。
如今,在夜間的路燈下,廣場舞隨著音樂有序律動,三三兩兩的人群在街邊散步,熙熙攘攘的車流踏上歸途,星光熠熠的路燈不僅照亮了道路,更點亮了城市的心。